child-sitting-1816400_1280.jpg

圖片取自網路

情緒勒索的定義:
「如果你不_____,就是____!」


如果沒馬上回我訊息,就是不在乎我!

這種小事都不願意幫忙,你可真孝順!

──引發你的罪惡感或心裡上的不適,而達成對方的要求。

 

然後我在fb發了這個動態。

首先一個重點,我覺得這個名詞被濫用了。



如果還不太有概念,在網路上可以查"到15張圖告訴你什麼是情緖勒索"。

重點來了,相信就算你知道了什麼是情緒勒索,問題通常也不會解決,

你那「難以拒絕」的個性不會有改善, 

陷於情理的要求還是默默接受。

天啊!到底該怎麼辦?


「難以拒絕」其實有很多原因。在探討之前,強烈的建議你先把「勒索」這可怕的名詞丟掉,才能看清楚真正的原因,那就是- -溝通。

 

 
溝通本來就是種刊益交換
 

無論有形無形,人只要要求對方,就會思考起來--

「我得到什麼?」

「我想不想幫忙?」

「我能負擔嗎?」

就算是施以小惠,也會有「賣個小人情」的感覺,這其實也是一種回報

「互相」聽起來老生常談,但這就是人與人互動的真理

你幫我、我幫你,

如果沒法幫,那就用金錢作為交換,

 

這是一個自然而健康的互動。今天若是某個人認為自己被綁架,肯定是因為這個狀態失衡了,單方面的成為「被要求者」。要是連金錢上的回報都沒,這種關係根本就不該存在,與罷凌沒兩樣啊。
也不是在說如果有金錢就能任意妄為,請不要太過度解讀這句話的意思。而是凡事都有合理範圍至於什麼樣算是合理範圍呢?這得依每個人的「文化背景」而定,這是無法被量化的。

重點就在這,每 個 人 標 準 不 同──

 
「我的地雷」對你來說「沒什麼」,「你的地雷」我「無所謂」;在雙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,就有可能不小心雙雙被炸得體無完膚。


地雷是譬喻。有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讓人不舒服的點,彼比就無法成為朋友,或繼續合作下去。

大不了不歡而散嘛?」是,如果是普通朋友也許沒什麼問題,那如果是同事、伴侶,甚至家人呢?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其實這本來就很難一併而論,但仍有些普遍原則,請先「搞清楚地雷在哪」,你都知道是地雷,為什麼還要踩呢?了解他人、表達清楚自己的地雷在哪,尤其說自己的需求會是困難的一步,我也明白。但不說就是被踩地雷一輩子,要不自己被踩到崩潰,要不就是忍到習慣了,這樣也許表面上看起來都好、相安無事。但我個人真心不建議,因為累積的負能量可能會在其他某處爆發,壓抑一直都不是個好選擇。

總結以上,情緒勤索確實反應了一些問題,因為「勒索」二字而引發產生的被害者意識出現後,終於開始受到重視。

 

 

但真正有效脫離「情緒勤索」,除了了解它的定義之外,更應該主動接觸人群,學習更有效的溝通。

 

──比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比利苳_Bilili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